想象过在不久的将来,陪伴父母安度晚年的 ,可能不只有护工和子女,还有一个24小时在线的AI康养机器人吗?在近期正在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上,展馆内前沿AI产品集中亮相吸睛无数 。而这背后一个新的趋势是:康养机器人、跌倒监测等细分赛道“拥抱AI ”趋势明显 ,多家厂商正在加速布局AI养老。
“我刚刚一踏步,它就带着我走了!”一位在展台体验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的观众感叹道。除了外骨骼助力机器人,记者在此次进博会上还看到多款AI养老产品亮相——给老人喂饭的康养机器人 、AI助听器、跌倒监测相机、AI健康监测机器人等等 。
财联社记者在进博会现场明显地感受到,AI赋能成为银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多家供应链企业也在养老机器人本体制造 、核心零部件、AI与平台服务以及健康监测与终端服务领域持续推进。
近两年,银发经济的社会关注度和市场热度不断上升,政策层面也陆续提出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措施 ,全球老龄化联盟执行总监梅丽萨亦在日前关于银发经济的分论坛上指出,全球银发经济价值达22万亿美元。财联社记者多方采访获悉,政策与产业生态、AI技术突破与需求升级等成为驱动AI养老市场增长的重要原因 ,不过制约其规模化落地的瓶颈亦不容忽视,情感陪护机器人、居家智能健康监测与康复机器人或将成为未来三年核心增长赛道。
厂商加速布局AI养老,呈现“低渗透率 、高黏性”特征
“当前AI养老核心应用场景集中在四大领域:健康管理领域有AI健康助手、智能穿戴设备、慢病管理智能体等产品;居家安全领域以毫米波雷达监测系统 、智能床垫为代表;照护康复场景推出认知康复机器人、外骨骼助行器等专用设备;情感陪伴与生活辅助场景则有AI陪伴机器人、适老化语音助手 。 ”中研普华研究员郑成渠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解释道。
多家厂商也在进博会现场告诉记者 ,受中国老龄化发展趋势 、老年群体身体状况特殊性以及技术成本等多重考量,陪伴、监测与辅助是当前国内外企业AI赋能养老的重要细分板块。
在索尼展台的现场,记者通过采访并体验CERVEAU EVS跌倒监测相机了解到 ,相较于市面上比较主流的毫米波雷达和火柴人摄像头技术,这款产品只拍摄光的变化,通过每个区块每秒达上万次的检测来聚焦于动作的变化,以达到保护隐私的目的 ,可用于浴室等私人空间 。
记者正在体验EVS跌倒监测相机图片 来源:财联社记者摄
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财联社记者,AI结果预览是目前正在优化的功能,通过记录光的变化利用算法重建场景而非录像 ,以帮助远程的亲属确认老人是否真的跌倒或是误报。“其实跌倒对于老人来说是很危险的,如果五分钟之内发现去急救的话,康复概率很大。”她透露 ,目前该产品尚处于试产阶段,已在上海与香港的养老院安装试用,预计明年上半年量产 。
一些居家与日常辅助产品则较为成熟并已上市。例如在索诺瓦展台 ,亚洲首发的瑞士峰力助听器搭配了叫作万向言语的AI功能,以实现噪声与言语的分离;迈纽康人工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带来了一款用于健康检测的“AI魔镜”,目前主要应用于药店、养老院与社区街道等场景。
索诺瓦展台亚洲首发的峰力AI新品图片 来源:财联社记者摄
昕诺飞的相关负责人则告诉记者 ,飞利浦安瑞系列围绕老年用户对光环境不适 、跌倒风险和使用习惯三大痛点,定制光配方、ToF+雷达双重传感与AI算法以及无障碍交互设计,目前整套售价为5000元左右 。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当前居家与日常辅助产品已较为成熟 ,跌倒监测等产品正在持续升级,不过养老机器人等产品则因技术与身体状况复杂性仍在试点推进中。
“这个(养老机器人)是针对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群体的,有两种形态。目前这个方向是机器人自主操作的状态 ,它的胳膊可以操作,比如做家务、辅助老人起身 、喂饭等;面向另一边的话,比如(对于)上半身还具备行动能力的老人 ,其实是可以操控机器人移动的,是轮椅模式 。”在如身机器人展台,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这台齐家Q1多功能护理养老机器人。
齐家Q1多功能护理养老机器人图片 来源:财联社记者摄
据上述负责人透露 ,公司今年九月份已将上述产品在福寿康这类养老院机构进行试点,目前内部正在做下一代的迭代,后续也将通过AI训练让机器人学习不同状况 ,产品预计明年下半年进行量产,售价在10万元左右。
成都卿心懂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朱磊也告诉记者,公司将于今年11月底首发的消费级外骨骼助力机器人主打性价比与定制开发,单价低于6000元 ,可通过AI技术自动学习使用者习惯。朱磊进一步解释称,对于老年人,除了需要考虑销售价格外 ,更重要的是产品的成熟性和安全性,因此后续公司也将对产品进行针对性调试与升级 。
值得注意的是,养老产业中AI渗透率目前处于初期渗透向快速发展过渡的阶段 ,呈现“低渗透率、高黏性 ”的特征。郑成渠告诉记者,核心场景如健康监测、安全监护的渗透率相对领先,部分养老机构和社区的智能化配置率已逐步提升 ,但整体产业仍受限于适老化适配不足、学习渠道缺失等问题,全域普及仍需时间,未来随着成本下降与政策扶持 ,渗透率将加速提升。
AI养老热度不减,“适老难”“成本高”“盈利困 ”三大难题仍待解
今年以来,“AI+银发经济”热度不减 。业内普遍分析认为,政策引导 、产业生态完善、AI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结构升级成为驱动AI养老市场增长的重要原因 ,不过制约AI养老规模化落地的瓶颈亦不容忽视。
政策层面,例如“十五五”规划建议围绕养老服务、医养结合 、长期护理保险、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等重要的一些领域做出了重大的决策部署;多部委出台《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各地推动银发科技创新行动,包括上海建设养老科技创新高地 、广州设立银发经济专项扶持资金等。
产业生态层面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院长彭希哲在日前的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加快发展银发经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分论坛上提到,当前以大型科技企业为纽带的“政产学研用”合作体系初步形成 ,产业生态协同化 。
郑成渠也提到,当前AI养老的国产供应链正迎来一大关键变化,也即产业链从分散走向协同 ,出现“AI平台+硬件+服务”整合模式,联动上下游构建覆盖健康监测、护理 、陪伴的全场景解决方案。受益厂商主要集中在养老机器人本体制造、核心零部件、AI与平台服务以及健康监测与终端服务领域。
具体而言,养老机器人本体制造领域 ,优必选(09880.HK) 、星尘智能、迈步机器人凭借康复、护理类产品抢占市场;核心零部件领域,瑞芯微(603893.SH)、创耀科技(688259.SH)的芯片赋能机器人性能提升;AI与平台服务领域,科大讯飞(002230.SZ)的方言交互系统 、华为昇腾云的算力支持、虚实科技的AI康护平台成为产业重要枢纽;健康监测与终端服务领域,华盛昌(002980.SZ)的AI医疗设备、ST易购(002024.SZ)的“朝夕相伴 ”APP 、萤石网络(688475.SH)的养老智能体 ,正在加速渗透市场 。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前AI养老推进普及仍面临多重综合性挑战,成本高企与可持续盈利模式的缺失成为制约AI养老规模化落地的重要瓶颈。
“技术层面 ,适老化适配不足,部分智能设备操作复杂、方言识别准确率低,老年人因操作门槛放弃使用;场景复杂性突出 ,居家环境的不规则布局与机构养老的高效协作需求,对设备导航、多任务处理能力提出高要求,且长期服务稳定性不足 ,部分设备使用6个月后故障率上升。同时,数据安全与伦理争议凸显,健康数据泄露风险与机器人服务的责任界定模糊 ,叠加行业缺乏统一标准,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认知和接受度偏低,老人主动选择智能养老产品的比例不足三成 。”郑成渠说。
郑成渠进一步分析认为 ,智能养老设备研发和部署成本高昂,即便有地方政府的采购补贴,核心产品价格仍超出普通家庭承受范围 ,居家场景渗透率较低。他同时提到,养老机构端同样面临压力,多数机构陷入“重投入 、低回报”困境。尽管政策支持试点推广 ,但缺乏成熟的商业化路径,企业难以通过规模化降低成本、实现盈利,导致技术难以从试点走向普惠 。
而这背后 ,与投入规模大小与老龄化需求匹配性相关。彭希哲教授在分论坛现场分享了一组数据:根据报告测算,2023年我国总体银发科技研发投入约为4284.54亿元至4517.23亿元之间,已成为科研投入的重要组织部分 ,但与老龄化进程和市场潜力相比,整体投入仍偏低,与老龄化需求不匹配,未来提升空间广阔 ,增长潜力巨大。
尽管挑战重重,市场需求端也已呈现鲜明信号:《2025“银发+AI ”应用趋势报告》显示,在淘宝平台 ,超六成适老智能商品由子女为父母购买,健康类设备占比最高 。同时,老年用户自身也在积极“触网”——数据显示 ,60岁以上用户在淘宝搜索“AI”“智能”“语音控制 ”等关键词的频次同比增长近200%,部分活跃用户甚至能自主设置智能设备联动场景。
那么在这样的市场信号下,未来3年AI养老领域哪些细分赛道增速最快?郑成渠分析认为 ,情感陪护机器人与居家智能健康监测将是核心增长方向。
“另一个关键赛道是康复机器人 。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持续扩大,传统人力照护缺口难以填补,而具身智能 、轻量化材料等技术让康复机器人更适配家庭与社区场景 ,能辅助完成起身、行走、康复训练等动作。同时,租赁模式的普及降低了用户使用门槛,下沉市场的空白的也为其提供了广阔增长空间,技术成熟度与场景适配性的提升将推动其快速渗透。”上述人士补充道 。
如何办理网上股票开户股票开户:股票投资方法与技巧-国常会:研究在全国部分地区实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用手机可以买卖股票:股票买入法的技巧和方法-AI版Siri虽迟但到?苹果或联手谷歌Gemini 升级iPhone搜索功能
配资低息炒股配资门户:教你如何买入卖出股票的方法-马斯克增持成发令枪 特斯拉机器人放量可期?A股投了信任票
股票配资平台网简配资诊治:杠杆股票投资-事关机器人、自动驾驶板块!马斯克“万亿薪酬”提案将表决 通过概率几何?
广西股票配资:股票技巧如何-人形机器人概念集体走强!年内最高涨近14倍 平均涨幅超89%
选股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股票如何加杠杆购买-雅图高新冲击北交所IPO:边分红边补流 多家应收账款客户零实缴零参保
天创网app-10倍杠杆配资_炒股配资_国家允许的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当地时间3月11日,美国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表示,12日不会对加拿大钢铝产品征收50%的关税。当天早些时候,加拿大...
7月25日,上海2025年第六批次土地拍卖圆满收官。 据了解,这场持续两日的土拍盛宴,8宗地块悉数成交,总揽金28...
本周末影响市场的重要资讯有: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总投资约1.2万亿;中央第四指导组围绕综合整治新能源汽车行业...
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7月1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下半年重启降息,主要发达经济体处于降息周期,...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日发布《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澄清中美经贸关系事实,阐明中方对相关问题的政策立场...
据新华社报道,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24日在致伊朗人民的公开信中表示,经过伊朗人民英勇抵抗,这场由以色列挑起、持续12天...
记者辛圆3月25日,博鳌亚洲论坛旗舰报告《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5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关税,又有新消息! 北京时间7月11日早间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自8月1日起,对自加拿大进口的商品征收35%...
界面新闻记者|郭净净华为前高管创业的思格新能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思格新能源”)近日正式递交港交所主...
界面新闻记者|孙艺真界面新闻从业内人士处独家获悉,原天风证券(601162.SH)宏观首席分析师宋雪涛于3月...
记者|赵阳戈年初,证监会就修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部分条款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市场也将注意力投向了...
3月24日,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洋王”,002724.SZ)早盘一字跌停,此后股价拉涨,尾盘封涨停板...
记者王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周一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
3月24日,易方达国证自由现金流ETF公开发售。该产品跟踪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这个指数是什么?有哪些优势?投资价值如何?...
2025年3月25日,倍轻松(688793.SH)公告称,公司股东宁波倍松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宁波倍松”)拟通过大宗交易...